學科簡介

宗旨:

本科全盤理念是以教學、臨床服務、以及研究為目標,讓學生瞭解全身不同器官的疾病,其病因,致病機轉以及病理變化,作為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橋樑,幫助學生奠定進入臨床領域的基石。
 

沿革:

本校於民國764月成立長庚醫學院時本學科即同時成立,當時延攬郭承統(Tseng-Tong Kuo)教授由美國回台擔任本科主任,郭教授係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赴美國史丹佛大學取得微生物博士學位,是在學經歷及研究上皆非常卓越的學者。郭教授致力規劃課程,聘請專業老師,設立病理學科實驗室貫徹本科教學理念執行,且配合教育部獎補助經費之有效運用,擴充軟硬體教學、研究設備。郭教授於922月榮退,由孫建峰(Chien-Feng Sun)教授接任本科主任。孫教授在解剖病理及臨床病理的專業素養與研究成果皆非常出色,以規劃解剖病理及臨床病理整合教學為目標,提升學生整體學之習成效。孫教授於1062月榮退,由莊文郁(Wen-Yu Chuang)副教授接任本科主任,莊副教授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血液病理學研究,期望在精進教學之外,能啟發同學對病理研究的興趣。

 

特色:

本學科是以介紹疾病的病理變化及疾病的機轉為主,以提供學生臨床課程的基礎,進而幫助學習臨床醫學之思維。而學生必須先修習過解剖、組織生理和微生物免疫學後,再修習本學科課程,才會對疾病有所瞭解。所以本學科在醫學院所扮演的位置是作為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橋樑,幫助醫學院學生奠定進入臨床領域的基石。
在教學的過程中除利用課堂講解外,臨床上解剖的巨觀標本觀察,及病理組織切片的顯微鏡判讀,皆可使學生熟悉疾病實際病理變化的程度。學生修完本科目,在知識上可以建立疾病的基本觀念,有助於臨床鑑別診斷時之應用,在技能上可以在影像學上如X光、超音波等,應用來觀察疾病的巨觀變化,有助於理學檢查行為。本學科教學是由一位核心老師負責初步講解,但同時有另一輔導教師輔導其他同學。
病例討論時採取分小組實習,將學生約10人分成一小組,每一小組由一核心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病例討論。也可以上網進入國內外各病理網站搜尋相關文獻報導、研究論文、病例討論等相關資料,激勵學生能透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充實基本專業涵養。

 

展望:

本學科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及授課內容上,已達到讓學生瞭解及有能力應用的目標。今後本科仍將在師資、設備與教學等軟硬體方面繼續充實改進,加強學生在思維能力培養,冀望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自我特色且提昇醫學知識之學科。